20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到安吉余村考察調研,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這一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的生態文明思想,如同春風化雨,浸潤之江大地,成為引領浙江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
作為連接天地的空中門戶,浙江省機場集團在“兩山”理念指引下,通過“規劃—科技—文化”三輪驅動,走出了一條兼具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綠色發展之路,在藍天與大地之間架起了一座踐行生態文明的金色橋梁。集團策劃開設《“兩山”映長空》專欄,生動展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浙江機場實踐。
破題之道
在頂層設計中厚植生態底色
杭州機場T4航站樓的“接天蓮葉”,寧波機場的“喬木、灌木、草坪”三層綠化結構,溫州機場的“棲息地治理—智能驅鳥—生態補償”三維防控體系……盎然綠意遍及全省機場,成為綠色理念的生動實踐。浙江省機場集團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機場規劃、建設、運營、產業拓展全領域和各環節,筑牢生態基底。
杭州機場T4航站樓內景
在項目建設初期,設計團隊深入研究地方氣候特點和生態環境,巧妙運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建筑遮陽等被動式節能技術,精心優化立面窗墻比,最大限度減少建筑能耗。同時,采用新型環保材料,全方位構建綠色機場體系。
杭州機場三期工程將綠色基因融入建筑血脈,T4航站樓采用輻射制冷膜金屬屋面和智能通風窗,每年可節電超90萬千瓦時。寧波機場的立體綠化系統實現了“點線面”的多維延伸,248.52萬平方米綠地占總面積的53%,綠植成活率超99%,每年固碳量相當于30萬棵樹的生態效益。近年來,杭州機場新建T4航站樓和陸側交通中心,寧波機場T1航站樓接連獲三星級綠色建筑認證,成為機場厚植生態底色的有力證明。
杭州機場場區景色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鳥類活動頻次增加——如何平衡綠地保護與航空安全?溫州機場給出了答案。其構建的“棲息地治理—智能驅鳥—生態補償”三維防控體系,破解了平衡航空安全與生態保護的難題:通過在周邊8公里范圍內協同地方政府開展機場周邊環境治理工作,科學減少鳥類覓食地和棲息地;自主研發的風光儲聲燈驅鳥裝置利用太陽能和風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作業,使鳥類撞擊事件同比減少77%。
溫州機場風光儲聲燈驅鳥設備
科技賦能
創新驅動綠色蝶變
科技創新是支撐全省機場綠色轉型的關鍵力量。浙江省機場集團圍繞省委“創新浙江”重要部署,打造各具特色的綠色機場示范項目。
杭州機場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平臺
“雙碳”管理、配電監控、智能照明……在杭州機場智慧能源管理大平臺上,各項數據一目了然。該平臺基于信息和通信技術,建立感知體系與數據體系雙輪驅動模式,實現能碳管理、安全生產及應急響應的智能化管控。通過24小時不間斷監測、每15分鐘自動采集數據,平臺可自動發現異常并告警,大幅提高管理效能,實現年節水約32萬噸、節電90萬千瓦時、節氣1.5萬方,節省能耗支出約213萬元。杭州機場成為國內繼上海浦東機場、昆明長水機場之后,第三個通過碳管理體系認證的機場。
更值得一提的是,智慧能源管理大平臺二期建設項目已被列入2025年度浙江省“尖兵”科技計劃項目,創新研發的“航空器低碳滑行指揮法”入選“2023年度CAPSE民航‘雙碳’實踐案例”,每年可減少航空器地面燃油消耗約5203噸,減少碳排放24089噸。
杭州機場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平臺
打破信息孤島是推動智慧賦能的應有之義和必經之路。寧波機場全面整合物聯網和既有系統數據,構建統一運營指標體系,實現設備聯動和三維可視化監控,具備實時監測、運行體征分析、事件管理及決策輔助等功能,投運當年發現并修復漏水點24處,日用水量從2000噸減至1400噸,能源浪費問題得到解決。
溫州機場智慧決策體系基于多源數據融合的旅客服務平臺,通過動態優化航班調度和行李追蹤路徑,使航班放行正常率從2017年的57.07%大幅提高至2025年的97.14%,有效減少了飛機地面等待期間的燃油消耗和碳排放。即將投用的智能機器人導航系統更具有創新性,通過實時采集環境數據,可為旅客提供最優節能路徑指引,將進一步提高運行效率。
文化浸潤
讓生態文明融入行動自覺
從辦公場景的“減紙減塑”到千萬旅客的“節能實踐”,向“綠”發展需要全員發力。浙江省機場集團將節能降耗理念深植于日常運營的每一個細節,讓“綠色機場”從口號變為可感可知的生動實踐。
為打造環境友好型辦公環境,浙江省機場集團將綠色理念融入企業文化血脈,通過制度規范、宣傳教育、示范引領,推動節能降耗成為每名員工的行動自覺。在日常工作中,在全集團范圍內提倡無紙化辦公,推行電子發票、線上報銷審批系統,嚴格落實限塑要求。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讓節能從制度要求逐步轉化為員工和旅客的日常習慣。
依托年客流量8000余萬人次的航空樞紐優勢,浙江省機場集團以“流量”聚“能量”,構建“全場景、多維度”宣傳網絡。在全省機場航站樓、巴士車站、停車場、員工食堂、辦公樓和宿舍樓等主要人員流動區域,LED(發光二極管)屏滾動播放節能短片,“隨手關燈”“節約用水”等可視化標語隨處可見,持續推行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理念,讓節能降耗成為全民共創共享的新風尚。
杭州機場綠色低碳活動宣傳
“兩山”回響,青綠“浙”里啟航。站在“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新起點上,浙江省機場集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綠色答卷:截至2024年,集團已有4個成員機場獲得“雙碳機場”星級評價,其中舟山機場更是中小機場中全國首批、全國首個首次參評就被評為三星級“雙碳機場”的單位。全省機場光伏裝機容量達16.3兆瓦,年發電量超1300萬千瓦時,單位旅客吞吐量能耗降至0.48千克標煤/人次。積極推進APU(輔助動力裝置)替代設備安裝和使用。截至2024年底,所有廊橋均配備APU替代設備,航企使用簽約率達99%,APU替代設備使用率達99.9%,年減碳超9萬噸。
在這些數字背后,是浙江機場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懈追求,更是“兩山”理念在民航領域的生動實踐。
杭州機場飛行區場景
為了讓每一次飛機起降都成為生態文明的注腳,浙江機場已擘畫了一張綠色發展新藍圖:到2030年,實現新建建筑綠色全覆蓋、節能燈具全覆蓋,場內車輛100%電動化或清潔化,APU替代設備使用率達到100%,加快推進低碳、零碳機場建設。正如浙江省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魏建根所言:“浙江機場不僅要當好經濟發展的藍色引擎,更要成為“兩山”理念的‘第一窗口’、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桿。”
杭州機場飛行區場景(本文圖片均由浙江省機場集團提供)
從錢塘江畔到東海之濱,浙江機場正在書寫新時代民航綠色發展的精彩篇章。當銀鷹翱翔于綠水青山之上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家企業集團的轉型升級,更是一個國家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這片孕育“兩山”理念的熱土,正以機場為筆、藍天為紙,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畫卷。(中國民航報 記者徐業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