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海航航空旗下長安航空10輛嶄新的儲能式電源車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投入使用。與傳統燃油式的場內車輛相比,儲能式新能源車輛具有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等優勢,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航企和機場采用。
近年來,數字科技實踐與智能技術創新使民航綠色發展這一樂章愈發生動悅耳。飛機的“充電寶”、機場內移動的“能量源”,以及通過人工智能(AI)技術提升機場精細化管理水平等科技成果,正日益在機場、航企日常運營和效率提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民航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減少能耗
加快場內新能源車輛替代
民航業作為高能耗和高碳排放行業,實現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要求。能源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之一,無疑是民航業的關鍵要素,各大機場和航空公司近年來紛紛加大對科技與能源相融合的探索力度,以期實現運營效率的提升。
今年1月,海航航空旗下長安航空10輛嶄新的儲能式電源車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投入使用。作為飛機的“充電寶”,儲能式電源車可替代飛機輔助動力裝置(APU)及部分橋載電源,能夠有效減少飛機停靠遠機位和廊橋期間的能耗、碳排放以及噪聲污染,預計全年可減少燃油消耗超過2000噸。儲能式新能源車輛所具備的這種優勢,對推動機場清潔能源替代、節能減排與可靠供電等方面都具有深遠意義。
首都航空三亞分公司在比對APU、燃油電源車及儲能式電源車成本及能效的基礎上,選擇在飛機工作期間使用儲能式電源車作業。按日均使用量6小時計算,每輛儲能式電源車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萬噸/年、節約航空煤油28萬噸/年。值得一提的是,首都航空還在杭州機場投入使用新能源飛機地面靜變電源車,用于海航系空客A330機型地面電源的服務保障。據悉,新能源飛機地面靜變電源車采用拖拽式移動底盤,由可充電式儲能電池組為飛機提供電源。保障數據顯示,新能源飛機地面靜變電源車2023年節油達300噸以上,直接減少了950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植樹9000棵。
在民航業綠色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推進場內車輛“油改電”已成為國內機場、航企減污降碳的重要抓手。近年來,首都機場不斷加大綠色轉型力度,目前場內新能源車輛幾乎占據半壁江山。預計到2025年,首都機場飛行區內新能源車將達到1652輛,電動化率將達到49.54%。長安航空則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燃油車輛替代工作。截至目前,長安航空已累計引進并投用10輛儲能式電源車、5輛新能源旅客擺渡車、1輛清水車、2輛污水車及8輛傳送帶車,未來還將陸續引進飛機牽引車、行李牽引車、客梯車等多個新能源車型,助力民航綠色發展。
推動環保
非必要不啟動APU
隨著《“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深入實施,各航企、機場致力于探索民航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并紛紛推動APU替代設施建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打造綠色機場新標桿。
數據顯示,一架常規大小的飛機停靠45分鐘需要消耗150余千克航空煤油,會產生近500千克二氧化碳,還伴隨多種氮氧化物排放。在東航技術浙江分公司的定檢維修工作現場,電子組的機務人員在飛機停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連接地面能源車的電源組件,做到飛機從停場開始便非必要不啟動APU。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一舉措可極大減少定檢工作的能耗,同時減少碳排放,延長APU使用壽命。
首都機場是國內首個引入一體型儲能式APU替代設施的機場。飛機停靠后如果沒有外接能源供給,只能通過APU燃燒航空煤油的方式自我供能,這樣的方式存在能耗大、噪聲大、污染多等問題。而APU替代設施通過輸電線和供冷管道將地面清潔能源輸送給停場飛機,從而減少飛機APU裝置的使用。首都機場在靠橋航班上推廣使用橋載設備,包含400赫茲電源及地面空調替代APU,減少飛機APU裝置的使用頻次,從而節省航空煤油,減少對機場周邊環境的影響。目前,APU替代設施已成為機場和航企減少污染、持續推動節能減排工作、踐行環保理念的重要手段。
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飛機停穩后,工作人員會將兩種管線從廊橋下方拖出,把管線插入飛機腹部。APU替代設施可以讓飛機的照明和空調不再使用航空煤油,每天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0多噸。北京大興機場作為國內首個在機坪廣泛采用地井式APU替代設施的機場,與所有駐場航空公司均簽訂了地面設備替代APU使用協議。根據北京大興機場總體規劃,其在飛行區79個近機位安裝了共計120臺地井裝置,實現了地面設備替代APU全覆蓋。
航空公司方面,由于機載APU自發電方式成本高、噪聲大且污染嚴重,近年來祥鵬航空通過科技賦能,以GPU(地面電源裝置)代替APU,作為減少飛機燃油消耗、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舉措。首都航空在三亞重點推進APU替代設施設備使用,截至目前已有4輛電源車正式投入使用,后續還將加強對其的信息化管控。
技術創新
實現運營管理精細化
作為各航企、機場日常運營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同系統和平臺的科技創新聚焦新時代綠色發展要求,不斷推動綠色節能高質量發展,共同為實現綠色民航貢獻力量。
近期,杭州機場飛行區中心機場運控室采用新技術手段,與民航二所共同研發了機位智能分配系統,針對飛機推入推出沖突、任務類型、航企分區、提升靠橋率等人工分配的諸多難點,創新性地納入1400余條機位安全相關算法規則,從系統維度提升機位分配效率,提高機位監控水平,增加廊橋機位周轉頻次。數據顯示,自2023年6月以來,該系統共節約保障車輛72000余車次、保障人員72000余人次,節省燃油消耗30000余升、電力消耗10000余千瓦時,使數字科技助力綠色發展,提升運營效率有目共睹。
在機場運行過程中,供暖和制冷系統能耗占比最大。為此,寧波機場利用AI技術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對冷凍水出水溫度進行精準控制,將最大誤差控制在1攝氏度以內。同時,寧波機場創新研發的分布式智慧能源管控平臺以及各子系統可根據客流密度自動調節溫度,智能調控各設備運行,大幅提高節能效率。寧波機場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完成機坪39桿高桿燈光源LED改造,實現了機場飛行區內節能光源全覆蓋的目標。此外,寧波機場自主研發的物聯云平臺和數字孿生技術,近兩年共發現并堵塞漏點70余處,日用水量從最多時的2500余噸減少至1700余噸。截至2023年11月底,寧波機場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一期順利并網發電,投運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00噸,減少碳排放約1200噸。
數字科技在提升航企安全裕度、運營管理效能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為持續踐行“保衛藍天,綠色發展”理念,我國航企大力推動數字科技在運營中的使用,通過實時獲取油料信息、縮短飛行距離、推廣低碳服務等方式,提高運營效率,降低各項成本。東航應用衛星著陸系統等航行技術,有效減少飛行下降階段的燃油消耗。目前,東航已廣泛應用包括空中互聯網、綠色飛行、智慧維修、智慧服務等在內的最新數字化成果。為有效減少燃油消耗,南航搭建了包含電子飛行包(EFB)應用在內的節油大數據平臺。祥鵬航空在精細運營、科技賦能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通過加強能源管理、提升整體運行效率、推廣航行新技術、加快電力替代、倡導旅客綠色出行等舉措,多管齊下推行低碳運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