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機上模式、3D飛行足跡視頻、AR拍飛機等多項功能優化旅客體驗,依托數字化零售中臺開展以客戶為中心的在線旅游零售業務,通過NDC渠道順暢實現與國際航空公司的業務對接,在中國航信聯合創新實驗室內,信息技術的應用場景更新著行業信息化數字化的進程,為旅客乘機出行提供了更多可能。
近年來,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航信”)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行業信息科技領域骨干企業作用,以民航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為抓手,破解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有力推動了智慧民航建設進程,有力服務和支撐了民航高質量發展。
拓展更大平臺提升旅客出行體驗
聚焦智慧民航建設目標,中國航信結合自身職能職責,積極承擔智慧民航建設重任,在智慧出行上下功夫,全力優化旅客出行體驗。
在民航局指導下,中國航信上線“民航中轉旅客服務平臺”,完成民航中轉旅客服務平臺10大公益性功能開發,以及6個跨航司業務相關標準的編寫及發布,建立起一體化、全方位的中轉旅客服務保障體系,為機場開展跨航司間的中轉便利化及多式聯運服務提供信息技術支撐。目前,全國約200家機場在依托該系統為旅客提供跨航司的中轉服務,做到一次支付、一次值機、一次安檢、行李直掛。
昆明機場是首個使用該系統的機場。其所屬的云南機場集團旗下共有15座機場,除昆明外都是支線機場,旅客出行前往外省通常都先經過昆明轉機。由于昆明機場是單體航站樓,跨航司中轉的旅客到達昆明后提取行李的步行距離較遠,等待行李和二次托運安檢也需要較長的時間,跨航司航班的銜接性和銜接度都較低。
云南機場集團市場開發部中轉工作專班組長吳昊介紹,“民航中轉旅客服務平臺”幫助始發站機場系統甄別旅客在任何平臺預定的跨航司中轉機票,主動為旅客辦理打印下一段登機牌并將行李直掛目的地。中轉站機場也能了解進港航班哪些旅客有中轉需求,對于銜接時間較短的旅客,系統自動將其用不同顏色進行標注,方便機場地面人員提供相應的急轉服務。
長沙機場也是首批使用該系統的區域樞紐機場之一。遇到因天氣導致的大面積航班延誤時,地服人員可以提前通過“中轉旅客服務平臺”獲取需要中轉旅客的信息和銜接時間。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市場經營部產品經理王宏說:“中轉系統中標注紅色的旅客,代表中轉銜接時間非常短,我們會為這些旅客打印下一段登機牌并到艙門去引導,還可以安排擺渡車,直接在機坪從艙門送到艙門,曾經一次保障過上百名急轉旅客。”通過使用該系統,長沙機場的中轉成功率更高了,年中轉旅客占比也從19年的僅4.2%提升到了去年的6.56%。對中轉停留時間充裕甚至較長的旅客,小程序會提供對機場休息室、餐食等預約及推送服務。
正如中轉服務平臺建設這樣,中國航信始終聚焦旅客出行痛點、難點、熱點,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更好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外部大趨勢。中轉旅客服務平臺積極支持“干支通,全網聯”服務模式落地并獲得民航局授牌;“航易行”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已實現和國內主要航司的對接,構建行李門到門服務平臺,打造行李服務新業態;One ID生物識別服務平臺在20余家機場應用,努力促進“旅客出行一張臉”智慧出行目標的快速達成;中國航信“易安檢”解決方案在多家機場陸續上線,配合民航局推進“易安檢”工作高效落地。
成都天府機場投運的中國航信自助值機產品
同時,中國航信積極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旅客出行體驗提升。中國航信聯合中國民航大學申報并獲批的民航局“創新引導型”重大專項“大規模分布式旅客服務信息系統高可用關鍵技術研究”,聯合中國民航大學、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申報并獲批的民航局“技術創新型”重大專項“基于PNR等多源海量民航旅客服務數據的收益提升系統(RI)關鍵技術研究與實現”,聯合中國民航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申報并獲批的民航局“技術創新型”重大專項“互聯網+民航公共主動服務平臺”項目均已完成驗收工作。這些工作成果將為未來提升旅客出行體驗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服務運行主體構建智慧民航生態體系
在探索智慧化建設過程中,中國航信積極貢獻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積累的經驗,努力為行業各生產運行主體提供創新應用,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為行業各單位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務和產品支持。
航空貨物安全技術檢查是民航空防安全保衛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航信拓展研發了基于傳統通道安檢、集中判圖、平臺化安檢等多種模式的全要素、全流程的貨運安檢信息管理系統(簡稱CSIS)。基于集中判圖模式的CSIS是一個信息綜合性更強、安全監管更嚴的智能信息管理系統,“一物一圖一碼”實現了貨檢信息自動化采集、智能化識別、科學化配置、規范化管理;貨物從安檢申報到最終的安檢放行擁有全流程的信息采集和跟蹤,定位到具體的崗位和人;規避了貨運代理人與安檢人員直接溝通的安全風險;同時如出現非法干擾航空安全的事件能夠提供及時、精準的數據支持。這套系統實現了貨郵安檢業務全流程數字化,有效解決貨物、安檢、監管全流程業務數據和業務閉環管理問題,建立了航空貨運地面安全“黑匣子”,提升了安檢保障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
貨運安檢信息管理系統(簡稱CSIS)提升過檢效率
北京大興機場建設了全國第一個基于集中判圖模式的CSIS,按照“同一安檢主體、同一信息系統、同一管理平臺、同一安檢模式、同一安檢標準”建設,服務于機場貨站、東航貨站和南航貨站,有效解決了多家安檢主體并存的安檢尺度不一等問題,過檢效率是傳統通道判圖過檢效率的3倍。
目前,CSIS已經陸續在上海東航貨站、深圳寶安機場、成都天府機場、重慶江北機場等70余家機場(貨站)實施和上線,取得了用戶和監管部門的充分認可。
為充分發揮信息化、數字化在智慧民航建設中的驅動引領作用,迎接航空公司零售轉型趨勢,中國航信還推出航空公司電子商務解決方案TRP(Travel Retail Platform),支持航空公司開展以客戶為中心的在線旅游零售業務。它能夠為航空公司提供全面支持機票、附加服務、酒店等航空及旅游產品管理、組合和銷售,支持航空公司從傳統運營驅動的業務模式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模式轉變,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航空公司商業模式創新。
“提供了豐富的功能,涉及業務覆蓋全流程,支持多種應用場景。”“簡化了操作流程,實現了跨渠道的全自動客票變更服務整合。”“在機票產品及附加服務、語言及貨幣種類、用戶體驗以及性能等方面打造新的格局,為山航用戶帶來全新的電商服務體驗。”國航、山航等航司客戶對該系統給予高度評價。
當然,在ACDM系統、航旅縱橫、航信通等傳統優勢項目上,中國航信也加快了優化完善的腳步。例如,ACDM系統作為大型機場運管委建設運行的基礎支撐平臺,為運管委的基礎管理和多單位高效協同提供技術手段。青島膠東機場運行指揮中心僅需3人,即可覆蓋從航班計劃到航班管理、資源分配、應急管理、運營監管的全指揮工作;實現機位、登機口、值機柜臺等資源自動分配,減少指揮員90%的分配時間;對45個地面保障環節進行精確化管理;航班計劃自動制作,由每天4—5個小時降低至10分鐘;航班地面服務保障正常率提升5%,各保障部門運行效率平均提升12%,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平均降低8%;國內航班配載信息由人工錄入變為自動導入,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慧民航建設離不開科技成果的支撐,中國航信多項科技成果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技術空白,2020年至今獲得省部級和社會科技獎勵30項,連續四年摘得中國航協民航科學技術一等獎。獲得專利授權超過200項,發明專利“航班查詢系統可靠性評估方法及裝置”和“民航移動行程管理系統及其方法”分別獲得第22屆、第24屆中國專利優秀獎,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累累碩果背后,是中國航信整合公司技術研發資源的有效努力。由北京總部研發的“單一中心”發展為“五地統籌”(重慶、東北、西南、華東)的研發體系,成立航信研究院全力打造高端智庫,建立起統一流程、統一平臺、統一工具、統一評價的協同分布式研發管理體系,通過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五級認證,創建“民航旅客服務智能化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民航旅客智慧出行重點實驗室”和參與建設的“民航數據治理與決策優化重點實驗室”等多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2023年初獲得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成為民航行業首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從而形成了“國家級-省部級-公司級”科技創新平臺梯隊,有效推動了創新要素的匯聚、關鍵技術的突破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同時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創建公司首個國家級人才平臺,這將成為吸引集聚青年科技人才、促進產才融合的有效載體,為高層次人才、高校和企業搭建產學研相結合的新橋梁。在這一框架下,中國航信的自主創新動能最大程度被激發,公司研發能力逐步達到業內領先水平。
擴大開放合作增強國際影響力
近年來,為順應全球航空業發展趨勢、滿足旅客日益增長的體驗提升訴求,中國航信緊跟國際標準,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擴大開放合作,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和核心能力。
天驛(AggSky)作為一款NDC聚合產品(NDC,即新分銷能力,國際航協IATA近年來力主推廣的航空新零售標準),能聚合不同航空公司多版本的NDC接口及其產品,再通過符合NDC標準的統一接口或前端方式提供給旅游分銷商,高效便捷地實現航空新零售多渠道分銷,支持全流程的航空公司機票銷售以及選座、預付費行李、機上WIFI、餐食和休息室等附加服務產品的銷售。它大幅降低了航空公司與旅游分銷商的對接復雜度,節省了大量對接成本,有效提升了分銷客戶體驗。
目前,天驛已成功獲得國際航協“航空零售成熟度指數”(Airline Retailing Maturity index,簡稱ARM)認證,投產了包括國泰航空、新加坡航空、英國航空、美國航空等多家主流航空公司和攜程、同程、東立、美亞、保盛、在路上等數百家旅游分銷商,涵蓋在線旅游平臺、差旅管理服務商、批發混業等多種分銷渠道類型。
攜程、東立等旅游分銷商的相關負責人對天驛產品的便捷性感受頗深:“大大的降低了對接航司NDC的難度,幫助我們更好的銷售多品類服務的機票產品。”“可以準確高效展示更多元化的價格,同時簡化了繁瑣的過程,減少了代理人的操作成本”“簡化銷售退改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客戶擁有更多樣化的選擇,提升客戶的使用感受,增加客戶粘性,實現客戶的高度自助服務。”
天驛已經在國內市場得到了廣泛應用,并成功在海外市場進行了推廣。中國航信與澳洲航空等多家航司達成合作,目前海外多個地區的旅游分銷商可以通過天驛銷售NDC客票。據中國航信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航信多個產品已經在海外市場落地,并不斷在提升市場應用范圍,如捷客預訂系統(Quick Reservation System)、CDP(Carrier Direct Platform)產品等。
在構建開放協同創新體系方面,中國航信積極與國內技術領先的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展技術交流,實現技術“引入-融合-創新”的良性循環:與中科曙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華為創立聯合創新實驗室,加入PKS體系生態聯盟,打造公司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聯合創新基地;承接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任務,完成了區塊鏈創新應用前期部署項目;與中國聯通共同推動國家網絡安全技術創新在民航等行業的應用,加強產業鏈的成果轉化及融通創新,打造聚合優勢。
面向“十四五”,中國航信全面啟動了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即“931登峰行動計劃”。圍繞智能計算、數字化零售、智慧機場、去主機化和云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重點領域完成首批8個公司級科技創新平臺的認定和授牌,已認定的3個省部級科創平臺納入統一管理。中國航信為此配套了專項科研預算和考核激勵政策,支持各平臺積極開展課題立項和產學研合作研究攻關工作。
堅持產品和服務創新,為用戶創造價值;堅持提升核心能力,為行業提供支撐,將建設國際一流信息服務企業的使命愿景融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全力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愉悅的美好出行體驗,中國航信腳步鏗鏘,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