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包毅(中國民用航空局)陳文來(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
《“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將智慧民航建設作為主線、貫穿全篇,在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指標體系、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中予以突出體現,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要求,是加快實現多領域民航強國目標、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抉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加快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深入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專篇謀劃“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明確提出了建設智慧民航。2. 智慧民航建設已成為全球航空業新一輪發展的戰略重點聚焦智慧民航建設相關領域,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制定了一系列規劃,旨在構建更為安全、更有效率、更加靈活、更可持續的新一代航空運輸系統。例如,國際民航組織制定了全球空中航行計劃(GANP),發布并持續更新航空系統組塊升級計劃(ASBU);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實施“新技術催生旅行新體驗”項目(NEXTT);美國實施新一代航空運輸系統(NextGen),提出了航空戰略實施計劃;歐盟提出了歐洲空管總體規劃、歐洲航空愿景(Flightpath 2050)等發展戰略,持續推進歐洲單一天空空中交通管理項目(SESAR)。加快民航數字化轉型和技術創新正在成為新一輪國際民航業競爭的重點領域。3. 智慧民航建設是實現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的必由之路我國開啟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拓展民航發展格局。加快向多領域民航強國跨越,必須依靠智慧民航建設,著力提升制定國際民航規則標準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加快構建具有引領國際民航業發展的創新能力,抓住先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推進民航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智慧民航建設,破解資源環境約束難題,激發潛能、發揮效能、增強動能,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實現“安全底線牢、運行效率高、服務品質好、經濟效益佳、發展后勁足”的發展。拓展民航發展格局,必須依靠智慧民航建設,推進民航各運行主體、民航與各種交通方式、民航與上下游產業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融合,推動民航發展面向更多的新領域,拓展更大的新空間。實施以智慧民航建設為牽引的發展戰略,有利于加快推動我國民航發展由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運行服務為主向更加注重產業協同發展轉變,是實現民航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關鍵保障。1. 有利于加快推動民航發展由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我國民航已實現由運輸大國向運輸強國的歷史性跨越,預計到2035年,運輸規模還將增長一倍以上,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面臨更大的瓶頸壓力,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增強。單純依靠傳統要素投入、擴大機場規模、增加人員編制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迫切需要發展方式的轉型。加快智慧民航建設,有利于強化創新在民航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過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流程創新和技術創新,催生以集約共享為核心的發展模式,提高行業全要素生產率;有利于加快推動5G、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民航的深度融合,發揮科技賦能和數據驅動作用,全面推進民航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應用、智慧化融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有利于提升民航自主創新能力,突破民航急需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2. 有利于加快推動民航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民航運輸的安全性、便捷性、高效性、經濟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智慧民航建設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民航業的集中體現,是提升行業安全發展質量的重要推動力和主攻方向。智慧民航建設也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踐行“真情服務”的重要體現,通過打造智慧民航出行服務體系,為旅客提供全流程、多元化、個性化和高品質的航空服務新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航空出行需求,實現人享其行。智慧民航建設還是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關鍵支撐,通過打造安全可靠、高效經濟、聯通全球的現代航空物流體系,高效融合物流鏈、信息鏈、產業鏈,全面提升物流運輸網絡韌性,實現物暢其流。3. 有利于加快推動民航發展由運行服務為主向更加注重產業協同發展轉變智慧民航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具有產業鏈長、涉及面廣的特點,不僅涉及民航發展的全領域、全主體、全要素、全周期,而且與民航的上下游產業、與其他交通方式緊密相關,更是與數字經濟、先進制造、綠色產業等深度融合。加快智慧民航建設,將有利于充分發揮民航超大規模市場和海量數據資源優勢,引領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新能源技術和空天技術的產業創新,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有利于帶動國產民機、北斗導航、國產設施設備的規模應用和產品升級;有利于在更高層次上發揮民航重要戰略產業作用,以機場為核心實現高端產業、創新要素的集聚,成為區域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以智慧民航建設為主線,就是要圍繞《“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提出的“666”總體架構,以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機場、智慧監管為抓手,全面融入“六大體系”建設、“六大工程”實施,更好支撐“六個新”發展目標實現。以智慧監管為抓手,打造“監管一平臺”,促進監管方式創新和監管流程再造,推廣非現場監管、差異化監管和雙隨機監管,實現由傳統監管向精準監管的轉型,提升安全監管效能。推動民航各主體構建智慧安全管理體系,圍繞民航運行全流程、全要素、全場景,加強風險評估、態勢感知和風險預警,夯實安全保障基礎。更加注重網絡安全,健全管理制度,強化技術支撐,加強旅客數據和隱私保護,為智慧民航建設創造安全的網絡環境。以智慧空管、智慧機場為抓手,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與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智能先進的現代化民航基礎設施體系。發揮空中交通管理在民航運行體系中的中樞作用,加快探索以航跡管理為核心的先進空管運行模式,實現空域資源的精細化利用,全面提升空管運行效率。面向長遠發展需求,開展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的原型開發和技術驗證。以樞紐機場為重點,加快推進航空器、車輛、場道、設施間的智能互聯,實現機場資源一體化調度,提升多主體協同運行效能。推進飛行區保障無人化作業,提升航站樓服務智能化水平,提高航空貨站專業化、自動化、智能化保障能力。推進新一代航空寬帶、北斗導航、無人駕駛設備在民航領域的應用。推廣智慧建造與運維,打造品質工程。以智慧出行為抓手,以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為愿景,實施航空運輸便捷工程,圍繞旅客行前、行中、機上全流程和航空物流運輸全過程,構建便捷舒心的旅客服務生態和高效順暢的航空物流服務體系,著力縮短旅客綜合出行時間,促進物流提質增效降本,加快實現“出行一張臉”、“物流一張單”。發揮國內骨干網、基礎網、國際“一圈六廊五通道”的航線網絡規模優勢,創新中轉產品,推進供需的智能匹配,實現“干支通、全網聯”。積極推動民航與其他交通方式設施的硬連接,以及標準、管理、服務、信息的軟聯通,加快實現一站式購票、安檢互認、快速換乘、行李直掛等綜合聯運服務。國內航班全面推行行李全流程跟蹤,有條件的機場推廣行李門到門服務。推進無人駕駛航空器在多場景的應用,提升通用航空的智能服務水平。堅持生態優先,以智慧民航建設促進綠色技術發展,壯大民航綠色產業,拓展民航綠色發展上線,實現可持續發展。以智能化技術優化航空器運行保障,縮短航空器飛行時間和地面滑行距離,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示范應用,鼓勵開展電驅動、氫燃料等新能源飛機的論證設計和技術研究工作,構建民航綠色運行模式。探索打造近零碳機場,積極應用智能網聯新能源設備,推廣機場能源智慧管理,加強噪聲監測和環境質量感知,實現節能、減污、降碳。圍繞智慧民航建設,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堅持開放包容和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突破民航安全管理、適航審定、運行保障、綠色低碳、監管服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構建高水平的民航科技創新體系,有力支撐民航強國建設。實施人才強業工程,統籌利用內外部資源,擴大智慧民航領域人才供給能力,完善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為民航強國建設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實施智慧民航產業協同工程,建立產業先進技術與民航應用場景對接機制,加強技術攻關和產品智能化升級,強化民航對產業的引領帶動能力。推進智慧民航建設的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對外開放。以智慧民航建設為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提高行政效能,優化資源配置,推進民航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民航智慧政務平臺和智慧辦公平臺,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創新市場監測模式,實現航線航班、價格收費、服務質量等航空市場運行領域的智能監測。圍繞時刻、航權、運力、數據等關鍵資源要素,依托大數據分析等,構建市場化、差異化的配置政策體系,提升資源利用效能。